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学研究 > 教务教学 > 正文

音乐系成功举办第三届“教学新星”公开课(二)

【来源:音乐系 | 发布日期:2025-05-15 】

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,夯实教学基本功,展现青年教师教学风采。5月13日下午,音乐系在弘艺楼A409、A106举办了“教学新星”第二组公开课活动,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吴瑞生主任、常荷丽主任、张静科长应邀指导,音乐系副主任王延玲及音乐系教师20余人参与观摩。

本次公开课活动由音乐系教师刘秋璠、田德俊主讲,分别讲授《民族舞》、《器乐(古筝)》课程。

刘秋璠老师采用“分解示范与细节精炼”的教学方式,在课堂上通过慢速动作拆解与动态要点讲解,分步解析“扭腰挽扇”“上步抖肩”等核心动作。针对技术细节进行专项打磨,指导学生运用手腕柔韧度带动扇面呈现鱼鳍摆动韵律,以足部“三起三落”步伐模拟鱼类洄游动态,将海阳秧歌特有的“跑扭结合”特征转化为可掌握的肢体语言。通过肢体记忆的反复锤炼,既强化学生对技术要领的精准掌握,又培养其艺术细节的敏锐感知,提升了学生的肢体控制力与舞台表现张力。

田德俊老师在公开课中创新运用AI教学助手,以苏东坡创作背景视频为切入点,系统解析《定风波》的创作语境。教学从乐句结构解析、演奏技法处理、情感层次表达三个维度展开,通过现场示范乐句气口划分,结合古筝演奏指法特点向同学们讲解技巧处理要领,并运用对比演绎法诠释不同情感表达的音响效果。现场示范环节,教师以“慢拍处理”为教学重点,通过吟猱颤滑等技法演绎,带领学生体会词人既豁达又感慨的复杂心境,展现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悠然意境。课堂上加入古筝与钢琴合奏,通过音色对话展现诗词意境。课堂注重互动启发,用直观的演奏对比让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交融,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艺术的情感共鸣。

在教学研讨环节中,老师们围绕实际教学展开热烈讨论。督导组专家围绕课程设计、教学环节、课堂效果等角度对两位教师教学展示进行细致点评,并指出青年教师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教学,不断改进教学设计,夯实基本功,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。与会教师积极参与讨论,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。

此次“教学新星”公开课活动,不仅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锻炼机会,更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升,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我系将继续鼓励教师参加“教学新星”公开课教学活动,为师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,推动音乐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发展和进步。

(审校:孙芳芳 责编:张文峰 编审:王延玲)